圖文/方 孔 田 鈿
【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
云端之上有佳葉,美其名曰普洱茶。茶源于中國,盛于世界。
5月21日,在第三個“國際茶日”到來之際,《云南茶界名人錄》首發式在翠湖邊的吉人茶樓舉行,意義
非凡。
“5.21國際茶日”,是全世界茶人在全球范圍內舉行的茶葉教育和宣傳活動的國際性茶葉紀念日!5.21國際茶日”是中國政府在2016年5月首次提議,2018年12月和2019年6月分別經聯合國糧農組織理事會和大會批準后,最終于2019年11月27日由聯合國大會第74屆會議審定通過,將每年5月21日確定為“國際茶日”。
聯合國設立“世界茶日”體現了國際社會對茶葉價值的認可與重視,對振興茶產業、弘揚茶文化很有意義。作為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中國愿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茶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鑒,讓更多的人知茶、愛茶,共品茶香茶韻,共享美好生活。
茶馬古道研究會胡皓明會長說,眾所周知,云南是世界茶樹的原產地,也是馳名中外的滇紅和普洱茶的故鄉,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云南茶園面積已達720多萬畝,茶葉總產量達47萬多噸,其中普洱茶產量達16萬多噸。茶葉綜合產值巳達1000多億元。
胡皓明表示,經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牽頭的五個單位對2022年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專項評估,2022年普洱茶品牌價值為78.06億元,僅次于西湖龍井,居全國第二位。云南茶園面積、產量、產值均列全國各產茶省的前茅,成為全國重要的產茶大省。
胡皓明說云南茶葉的發展,為保證邊疆兄弟民族的茶葉供應、擴大茶葉出口、滿足廣大消費者對日益增長的茶葉消費需求、增強人們的身體健康、為邊疆貧困地區精準扶貧作岀了卓越的貢獻。在云南茶葉發展進程中,云南茶人前仆后繼,艱苦奮斗,為云南茶產業的發展樹立了豐碑。
原云南茶葉進出口公司辦公室主任、正高級工程師,現任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云南省老科協茶業分會常務副會長、云南省茶馬古道研究會副會長、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云南聯絡處常務副主任、《云南茶界名人錄》主編蘇芳華老師還介紹了整個編寫經過,去年7月,北京和平文化基金會和中華合作時報社.茶周刊、中國茶文化推廣公募公益專項基金三單位決定編撰出版《先農御選.中華茶人集》一書時,與會專家和學者就認為,云南是世界茶樹原產地,人才濟濟,理應在這本書中占有相當的比重。
蘇芳華表示,去年11月23日,云南省茶葉流通協會、云南省茶馬古道研究會、云南省太空生物科技促進會、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云南省茶葉商會、云南省紫陶研究會、昆明民族茶文化促進會、云南省老科協茶業分會、吳覺農茶學思想研究會云南聯絡處和昆明弈瑞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茶天下.云茶城”等十個單位一起決定,成立了推薦啟動組,除向北京推薦符合條件的云南茶人入編《中華茶人集》外,今年3月9日決定,由十個單位共同合編《云南茶界名人錄》。
蘇芳華強調,出版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彰顯他們的功績,牢記他們的艱辛,向他們學習,為振興云南茶產業而持續不斷的努力。
經過五個多月的努力,在大家的支持和34個茶葉企業贊助下,七易其稿,今天終于將這本《云南茶界名人錄》呈現在大家面前。
本書共入編云南茶界名人146人,其中當代茶人107人,近現代茶人35人,古代茶人4人。這是第一本《云南茶界名人錄》,希望今后會有更多的云南茶界名人入編此書。謹以此書,獻給2022年“5.21國際茶日”和為云南茶產業發展奮力拼搏的人們!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茗者八方皆好客,道處清風自然來”。 云南省民族茶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陳正榮在會上發言,從中國飄出的這一縷氤氳茶香已跨越千年,芬芳了整個世界,茶和天下,茶為世飲。在此美好的日子,世界同飲茶馨香,茶產業將成為助推世界農業發展和經濟繁榮的重要力量,成為各國文明開展、交流融合、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紐帶和橋梁。